你是否也曾对着镜子疑惑:
明明体重没涨多少
“双下巴” 怎么越来越明显?
或者总觉得自己的下巴短小、后缩
侧面看着就像下巴“消失”了
其实,这可能是下颌后缩在悄悄影响着你 —— 它不仅拉低颜值,还暗藏健康隐患。
那什么是下颌后缩?引起下颌后缩的病因有哪些?下颌后缩该如何治疗?我们一起来听听海南口腔医院数字化正畸中心正畸一科牡琦丽医生解答。
01
什么是下颌后缩?
牡琦丽医生介绍,下颌后缩(Mandibular Retrognathia) 是一种常见的颌面畸形。它并非简单的“下巴短”,而是指下颌骨(俗称“下巴骨”)的整体发育不足或位置过于靠后,导致其与上颌骨和颅面骨的关系不协调。这属于II类错颌畸形的一种常见表现[1]。直观的表现包括:
侧面观失调:典型的特征是“没下巴”或“小鸟嘴”,侧面看下巴后缩,鼻子和嘴唇相对突出,面部轮廓线条缺乏立体感。
“双下巴”:由于下颌骨支撑不足,颈部软组织(皮肤和脂肪)容易堆积,即使体型不胖,也出现“双下巴”。
咬合关系异常:通常伴随着深覆合(上前牙过多地盖住下前牙)或深覆盖(俗称“龅牙”),上下前牙无法正常对切。
更重要的是,下颌后缩不仅关乎外貌。后缩的下颌骨还会压缩气道空间,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重要风险因素[2],并可能影响咀嚼功能以及颞下颌关节紊乱健康[1]。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两步自测自己是否有下颌后缩的情况:
侧面照镜子,如果鼻尖、嘴唇、下巴不在一条直线上,可能就是下颌后缩。
自然状态下,嘴巴闭合时,上牙覆盖下牙过多,或者下牙明显向后退,也是下颌后缩的信号。
若自测结果异常,可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一般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可以准确地评估下颌与颅骨的关系,确定下颌后缩的程度。
02
导致下颌后缩的病因有哪些?
牡琦丽医生指出,下颌后缩的成因主要有遗传因素以及不良口腔习惯等。其中,口呼吸是引发下颌后缩的重要并且可以进行干预的因素[3],因其更具普遍性和可预防性,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口呼吸,顾名思义,就是用嘴巴进行呼吸。长期口呼吸,会打破口腔、颊部肌肉的平衡。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骨骼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种长期不平衡的力会“引导”骨骼朝着错误的方向生长,最终形成下巴后缩、面部拉长、鼻翼塌陷、嘴唇变厚的“腺样体面容”[3]。
对于成年人而言,虽然骨骼已定型,但口呼吸会加剧软组织松弛、加重双下巴、使下巴后缩的外观更明显。
因此,无论是什么年龄,如发现存在口呼吸,须先找到口呼吸的病因,对症治疗,恢复鼻腔通气功能,达到纠正口呼吸,预防或改善下颌后缩。
此外,不良习惯如啃手、吮吸手指、张嘴呼吸和咬下嘴唇等,也可能会导致下颌发育异常,使下牙向前推移,下巴相对后缩。还有全身的不良体态,头前伸也会影响下颌骨的位置。因此,也应重点关注孩子是否有这些不良习惯,并采取措施干预。
03
下颌后缩如何治疗?
牡琦丽医生介绍,下颌后缩的治疗方案取决于患者的年龄、严重程度和具体病因。核心原则是:儿童及青少年以引导生长、促进发育为主;成人则以矫正代偿或手术治疗为主。[1]
(一)乳牙期(3-6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颌骨正在快速生长,可使用特定的正畸装置,帮助孩子们改正不良习惯,引导颌骨恢复到正常的生长轨迹。
(二)替牙期(7—12岁)
此阶段下颌骨仍具有生长潜力,可通过佩戴活动或固定的矫治器,改变口周肌肉的功能环境,将下颌引导至前伸的位置,刺激下颌骨生长,同时抑制上颌的过度发育,达到纠正下颌后缩。
(三)成年后治疗(18岁后)
成年后下颌骨基本停止生长,矫正难度增大,方案也更为复杂。
1.正畸代偿治疗(掩饰性治疗):通过牙齿的移动来掩饰颌骨的不协调,改善面型。一般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的下颌后缩患者。
2.正颌治疗: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案。主要通过手术调整下颌骨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显著改善面部轮廓,并重新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
3.颏成形术:对于仅下巴颏部后缩而咬合关系尚可的患者,这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手术,只前移下巴颏部。